搜索

您的关键词

姓名:江大勇
职称:教授
联系电话:01062754154
办公地点:逸夫二楼3416
邮箱:djiang@pku.edu.cn
专业及研究领域: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及其地层、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

(化学-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

教育经历

1987.09--1991.07

学士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地质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

1991.09--1994.07

硕士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地质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

1994.09--1997.07

博士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地质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

工作经历

1997.07--2001.07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地质系 讲师

2004.10--2004.12

德国图宾根大学,教育部“德国DFG”访问学者

2013.01--2013.02

瑞士苏黎世大学,中瑞科技合作项目SSSTC访问学者

2008.12--2009.03

德国斯图加特州立自然博物馆,教育部“德国DFG”访问学者

2001.08--2010.07

72886必赢欢迎光临 副教授

2008.05--至今

72886必赢欢迎光临 博士生导师

2010.08--至今

72886必赢欢迎光临 教授

承担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2016,“安徽巢湖早三叠世巢湖鱼龙多样性及其古环境背景水温”,2014.01-2017.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研究项目,“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的早-中三叠世海洋生态系复苏辐射过程中海生爬行动物群辐射演化事件序列及全球迁移-演变模型”,2010.1-2013.12

3.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研究探索项目GRANT #8669-09,“Testing the rapid diversification and origins of the earliest Mesozoic marine reptiles in the Lower Triassic of Chaohu, Anhui, China.”, 2009.9-2010.09,Co-PI with Prof. Dr. Ryosuke Motani of UC Davis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07-0015,“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与古海洋环境之间的协演变关系”,2007.10-2010.9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叠纪生物圈复苏过程中的贵州盘县动物群生物多样性和古环境及其全球对比”,2007.1-2009.12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志留系生物-化学地层界线及其环境对比”,2004.1-2006.12

7.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研究探索项目GRANT # 7886-05,“Testing the role of predators in post-Permian recovery with marine reptiles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Panxi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2005.7-2008.12,Co-PI with Prof. Dr. Ryosuke Motani of UC Davis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中国西南中三叠世海生脊椎动物群与德国Muschelkalk动物群的比较研究及其古地理联系及中国西南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研究”,2002.1-2009.12

学术成果

基于对贵州(盘县、兴义、关岭)、云南(罗平)、安徽(巢湖、无为)、江苏(南京龙潭)以及湖北(南漳)等地三叠纪地层和化石的详细调研、采集和发掘,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赋存地层、多样性组成面貌和演变、全球对比及古环境背景开展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研究,并涉及塔里木古生代地层研究。以第一作者研究命名了多个鱼龙类、鳍龙类等的新属种,进行分支谱系分析,并重新系统描述长颈龙类、巨胫龙类等,丰富了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多样性和演化的认识;讨论鳍龙类贵州龙的种内形态变化、个体生长和性双型;讨论鱼龙类巢湖龙等捕食方式、胎生起源等;提出中三叠世华南具有强烈的西特提斯生物地理亲缘性,但也与南方冈瓦纳区存在一定联系;讨论盘县动物群和兴义动物群等的微演变序列和古环境背景,认为是生物辐射的实证;探讨海生爬行动物分异发展和绝灭与全球海平面变化之间的联系。

 论文分别发表在本学科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美国)、Journal of Paleontology(美国)、Palaeontology(英国)、Nature(英国)、PloS One(美国)、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德国)等。代表性论文有:

1、Motani, R., D.-y. Jiang* (corresponding), G. Chen, A. Tintori, O. Rieppel, C. Ji, and J. Huang. 2015. A transitional ichthyosauriform with short snout from the Lower Triassic of China. Nature 517:485-488. (20141105 available online: doi:10.1038/nature13866).

2、Jiang, D.-y., R. Motani, A. Tintori, O. Rieppel, G. Chen, J. Huang, R.Zhang, Z. Sun and C. Ji. 2014. Early Triassic eosauropterygian Majiashanosaurus discocoracoidis, gen. et sp. nov. (Reptilia,

Sauropterygia) from Chaohu, Anhui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4:1044-1052.

3、Motani, R., D.-y. Jiang* (corresponding), A. Tintori, O. Rieppel, and G. Chen. 2014. Terrestrial origin of viviparity in Mesozoic marine reptiles indicated by Early Triassic embryonic fossils. PLoS ONE 9:e8B640.

4、Jiang D.-y., Rieppel O., Fraser N. C., R. Motani, W. Hao, A. Tintori, Y. Sun, and Z. Sun. 2011. New information on the Protorosaurian reptile Macrocnemus fuyuanensis Li et al., 2007 from the Middle/Upper Triassic of Yunnan, Chi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1(6):1230-1237.

5、Jiang D.-y., R. Motani, Hao W., O. Rieppel., Sun Y., A. Tintori, Sun Z. and L. Schmitz. 2009. Biodiversity and sequence of the Middle Triassic Panxian Marine Reptile Fauna,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83:451-459

6、Jiang, D.-y., O. Rieppel., R. Motani, W. Hao, Y. Sun, L. Schmitz, and Z. Sun. 2008. A new Middle Triassic sauropterygian from South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8 (4).

7、Jiang, D.-y., R. Motani, O. Rieppel, L. Schmitz, W. Hao, Y. Sun, and Z. Sun. 2008. First record of Placodontoidea (Reptilia, Sauropterygia, Placodontia) from the Eastern Tethy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8:904-908.

8、Jiang, D.-y., R. Motani, L. Schmitz, O. Rieppel, W. Hao, Y. Sun, and Z. Sun. 2008. New primitive ichthyosaurian (Reptilia, Diapsida)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Panxian (Guizhou,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Triassic Biotic Recovery. Progress on Natural Science 18:1315-1319.. [In English and Chinese]

9、Jiang, D.-y., L. Schmitz, R. Motani, W. Hao and Y. Sun. 2007. The mixosaurid ichthyosaur Phalarodon cf. P. fraasi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Guizhou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84:602-605.

10、Jiang, D.-y., R. Motani, C. Li, W. Hao, Y. Sun, Z, Sun and L. Schmitz. 2005. Guanling Biota: A marker of Triassic biotic recovery from the end-Permian extinction in the ancient Guizhou Se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79:729-738.

邀请报告

1、2004年11月 美国丹佛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4th Annual Meeting

2、2005年5月 安徽巢湖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riassic Chronostratigraphy and Biotic Recovery

3、2005年10月 美国凤凰城Mesa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5th Annual Meeting

4、2006年6月 北京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Congress

5、2006年10月 加拿大渥太华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6th Annual Meeting

6、2007年10月 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7th Annual Meeting

7、2008年10月 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8th Annual Meeting

8、2009年9月 英国布里斯托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9th Annual Meeting

9、2010年10月 美国匹兹堡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70th Annual Meeting

10、2011年11月 美国拉斯维加斯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71st Annual Meeting

11、2012年10月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72nd Annual Meeting

12、2013年6月 中国武汉 IGCP572 Summit Conference,组委会成员、分会主持人

13、2013年8月 中国昆明 第八届中美NSFC-NSF古生物联合研讨会

14、2013年10月 美国丹佛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25th Annual Meeting

15、2013年11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73nd Annual Meeting

16、2014年10月 加拿大温哥华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26th Annual Meeting

17、2014年11月 德国柏林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74th Annual Meeting

18、2015年4月 美国芝加哥 中美古生物双边研讨会

获奖情况

2007年10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07年获“72886必赢欢迎光临教学优秀奖”

2008年获“72886必赢欢迎光临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第5完成人)”

2009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第4完成人)

2013年获“72886必赢欢迎光临教学优秀奖”

学术及社会任职

2000年2月-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地质博物档案馆馆长

2004年9月- ,国际古脊椎动物学会会员、美国地质学会会员

2008年12月- ,国际对比计划 IGCP572,中国工作组专家

2010年6月-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1年9月- ,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纪地层分会,通讯委员

2013年5月-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3年11月- ,全国地层委员会三叠纪工作组,委员

2013年11月- ,中国古生物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4年5月- ,SCI 检索期刊《Palaeoworld》编委

出访观察对比化石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2002年9月-10月,德国图宾根大学地质古生物学系、瑞士苏黎世大学古生物学系

2003年9月-10月,德国图宾根大学地质古生物学系

2005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地质系

2005年12月,德国图宾根大学地质古生物学系

2006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地质系

2006年11月,德国洪堡大学、图宾根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

2009年1月,瑞士苏黎世大学古生物学系及古生物博物馆

2009年2月,德国慕尼黑大学及慕尼黑巴伐利亚州立古生物地质博物馆

2009年9月,德国斯图加特州立自然博物馆

2010年1月,意大利米兰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瑞士圣乔治山保护区

2011年4月,瑞士-意大利圣乔治山保护区野外

2013年2月,瑞士圣乔治山保护区野外

2013年7月,美国芝加哥Field博物馆

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5年2月,做为组委会秘书长,组织“云南罗平 2015 三叠纪地层古生物研究研讨会暨化石保护研究和产地管理论坛”

2013年9月,做为组委会主席,组织“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iassic and later Marine Vertebrate Faunas and Workshop of Major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Project 40920124002,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群及其后演化”2013兴义国际研讨会北京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40920124002)研讨会)

2010年8月,做为秘书长,组织“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iassic and later Marine Vertebrate Faunas and Workshop of Major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Project 40920124002,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群及其后演化”2010国际研讨会北京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40920124002)研讨会)

2006年6月,参与组织“T9: Triassic Marine vertebrates and marine ecosystem: evolution, migration, interaction with invertebrate and paleoenvironmental-paleogeographic changes-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eontological Congress(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T9主题讨论会:三叠纪的海洋脊椎动物与海洋生态系统)”

2006年6月,参与组织“C10: Triassic Marine-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of the Guizhou-Yunnan Plateau, southwestern China-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eontological Congress(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C10会后考察路线:中国西南贵州-云南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群及其地层)”

关闭